上主──以色列的上帝啊,祢是公義的;然而祢竟讓我們這些亡命的人得以殘存。我們向祢承認我們的過錯;我們無權來到祢面前。
(以斯拉記9章15節)
這段經文,是聖經中值得再思的禱告詞,其最大特色是:幾乎整篇禱文都在認罪,這是由於以斯拉為罪非常憂心的緣故。以斯拉引用先知的話語,描述他所處的狀況;不只與歷史相呼應,且預言了將來。以斯拉在驚恐失望中,仍以禱告把一切交給上主。他的禱告可分四段:
一、和百姓站在同一邊。以斯拉沒有因百姓犯罪,而和他們劃清界線。從他的禱詞是「我們的罪惡……」(6節),可見他雖然對百姓的罪憂傷,卻沒棄他們於不顧,而和百姓站在同一邊。
二、坦承罪過。以斯拉並未隱瞞現在或過去的失敗(6~7,10~12,15節)。他向上主承認過去祂對他們的責罰,是他們罪有應得;人無權到祂面前爭辯,只能把他們的罪惡帶到祂面前,承認過錯(15節)。禱文中認罪占大部分,表明以斯拉對罪不輕易放過。
三、願意改變。僅知道過去犯了罪,並不值得稱許,除非願意洗心革面,將來不會再犯。因此以斯拉說:「我們的上帝啊,即使臨到我們的每一件事都是因我們的罪惡過犯引起的,我們知道,祢對我們的懲罰仍然是少過我們所應得的……我們怎麼可以再不理祢的命令?」(13~14節)
四、相信上主。以斯拉相信,上主是慈愛憐憫的神。他禱告說:「我們的上帝啊,祢曾賜恩給我們,使我們一些殘存之民暫時逃脫了奴役……我們原是奴隸,但祢沒讓我們一直作奴隸。祢使波斯的皇帝們善待我們,准許我們生存,並且能重建那毀壞了的聖殿。」(8~9節)從歷史角度來看,雖然以色列獲得波斯王的恩待,但他們仍擁有很少的政治權力,依舊處於附庸地位。但重要的是,上帝的慈愛一直與他們同在。
以斯拉代表以色列民向上主認罪,求祂赦免,並且悔改,立志過得勝的生活。這提醒我們:不單要知罪,還要找出罪的根源,按著主的恩典徹底對付罪,生命才會得建立、有突破。上主確實有恩典、有憐憫;但這並不等於祂接納人陷於罪中。相反地,祂賜下恩典、不責罰,正是要我們好好從罪中回轉,歸向正途。
默想:
今日信徒的景況和以斯拉時代以色列人的景況有否類似之處?我們是否因隨從習慣、規條和風俗,而違背上主的心意?
祈禱:
求主憐憫,讓我們知罪、悔改,並能以得勝的生活成為最美的見證。奉主耶穌的名求,阿們。
台灣教會公報社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