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人民聽到這段法律,就跟他們社團中所有的外族人隔離。
(尼希米記13章3節)
種族隔離是人類歷史的現實,各族或多或少都存在民族優越感,視非我族類為次等,因此產生許多種族歧視,甚至種族滅絕的不幸事件。近代廣為人知的種族隔離是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,這是南非國民黨在1948~1994年實行的制度,使少數白人統治當時占大多數的黑人。這政策在1960~1963年,造成350萬南非黑人被驅離家園,住在隔離地區。
種族的歧視造成人類的悲劇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在信仰上也違反上帝創造的美意,每個人不分種族膚色,都是上帝所創造,具有上帝的形像(參創世記1章26~27節),所以在上帝的眼中,每個人具有同樣的價值,敬畏上帝的人也應該如此彼此對待。
但是,重建的以色列人在讀律法書時,回顧一段遭受亞捫人和摩押人惡劣對待的歷史。那時,以色列從埃及法老王手中逃出,經過這些民族的地,他們不但沒有伸出援手,提供以色列人所需的食物和水,甚至還落井下石,雇巴蘭來咒詛他們。這不愉快的歷史在律法書中,成為以色列後代子民的提醒(參民數記22~24章)。如今,重建中的以色列人讀到這段歷史,警覺外族人對他們不友善的態度,所以決定要與所有外族人有所區別,甚至是隔離(尼希米記13章3節)。
雖然這措施看起來並不符合種族平等的原則,但細看之下仍有以色列人不得不的因由。重建中的以色列人,百廢待舉,為了讓重建順利進行,保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和信仰傳統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所以,面對自己的弱勢和迦南文化的強勢,在這民族存亡關鍵時刻,他們不得不做出與異族隔離的決定。這政策充分展現長期遭受欺壓民族的危機意識。
但我們不能因此論斷以色列對其他民族的歧視,因為在其信仰傳統中,仍記載不少外邦人的重要事蹟,如:耶利哥城妓女喇合的故事(約書亞記2章),和摩押人路得的感人事蹟(路得記)。這些故事都展現以色列信仰的包容性。今天教會在多元時代,面對什麼危機和挑戰?基督徒的生活與非信徒的價值觀有什麼區隔呢?今天教會面對自由、人權高漲的時代,我們可區分出聖經重視的自由,與一般人所說的自由,其不同之處嗎?我們有警覺到人權高過神權的危機嗎?若是的話,我們就能在黑暗亂世中成為明燈。否則,我們只會在隨波逐流中,漸漸被吞沒。
默想:
身為基督徒,我與身邊非基督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?
祈禱: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選召我。求祢讓我記得,我是聖潔的國民,生命散發基督徒的香氣,引領眾人歸向祢。奉主耶穌的名求,阿們。
台灣教會公報社 版權所有